登录/注册 搜索

从文物看老祖宗如何过夏天

发布时间:Jun 28, 2024 | 作者:


着天气越来越热,人们直呼在户外像是在“蒸桑拿”。那么在没有空调和电风扇的古代,人们是如何度过炎炎夏日的呢?今天我们从文物出发,分析老祖宗们是如何过夏天的。

60c842bcaf7607b3c8b890047caa13a.png


《周礼凌人》记载:“春始治鉴,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,凡酒浆之酒醴亦如之,祭祀共冰鉴。”原来这种器物是古人用来冰酒的,尊缶内装酒,鉴、缶壁之间的空间放置冰块,在春夏之季就可以喝到冰爽的酒。这件青铜冰鉴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冰箱,也是当时祭祀中一种重要的礼器。如此奢华的器物,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只能是贵族才享用得起。

c1a189e941db60ea8eaf5555c7eb211.png

普通老百姓则是将食物绑上长绳,在井中浸泡,等上几个小时就可以吃到冰冰凉凉的美味了,这是古人夏天解暑非常好用的一个方法,至今任然可以使用。

在夏天,古人注重穿着的舒适和轻薄。丝织品轻薄透气,是古人常常选择的避暑装束。无论男女,他们会选择穿着轻薄的丝织衣物,以增加通风和凉爽感。素纱单衣,这件来自马王堆汉墓的珍贵文物,以其卓越的工艺和非凡的轻薄度,被誉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“轻纱"。这也是西汉时期纺织技术巅峰之作,代表了西汉初养蚕、缫丝、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。

这件衣服应该怎么穿?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件外罩,可能用于婚礼。也有人认为,这就是夏天贴身穿的纳凉装。反对者认为,在流行穿胫衣(开裆裤)的汉代,这样薄透的衣料怎么能贴身穿?尽管汉代比较开放,但很讲究礼节,所以这件衣服应该套在外面。

现代有蚊香,古代有熏炉。熏炉内部放如茅香、高粱姜等香草,用以熏燃。这些香草不仅可以驱散蚊虫,还具有提神醒脑、陶冶性情的效果。

dd963fc46f46041e60043368418a41b.png

这件彩绘陶熏炉,以其精巧的形制和绚丽的色彩,展现出古代工艺的精湛。它的造型宛如一颗豆子,盖子与炉体之间巧妙地设计成子母口,使得盖顶平整而易于放置。整个熏炉的表面工艺复杂而精细,先以黑色为底,再覆以黄色,最后施以彩绘和镂孔,使得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艺术感。镂孔作为出气口,使得香气在整个房间弥漫开来,驱蚊效果绝佳。

“扇子有风,拿在手中。有人来借,等到秋冬。”据晋代《古今注》记载,扇子发端于殷代,是一件非常古老的纳凉工具,古人能安稳地度过炎炎夏日可少不了它的功劳。马荃的葡萄螳螂图扇面,是一幅充满生机的夏日画卷,更多的是起到一个装饰的作用。

在古装剧里,很多男子出场时手持一把折扇,“哗”的一声打开,一个翩翩公子的形象展现在屏幕面前。在唐末书画家孙位创作的《高逸图》中,最左边就有一位拿着面扇的,此人正是“竹林七贤”之一的阮籍。因此,古人在夏天出门时常拿一把扇子,既可以引风纳凉,又能提升气质。

写在最后

f6d573e278e69330f5c4293166b34a7.png

   这些“度夏神器”,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,还可以看出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。

你还知道哪些古代“度夏神器”呢?评论区留言讨论吧!